何姓分布
按“韩何说”,何氏得姓始于中国江淮地区,以后从这里迁徙而广泛地遍布全国各地。何姓在秦始皇时期处于“弱势群体”,一直默默无闻,到了两汉时期才逐渐兴旺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何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随着何氏庐江郡(今安徽省庐江、潜山霍山县一带)、东海郡(今山东省郯城)、陈郡(今河南省淮阳、太康县)三大郡望的形成,这个时期何氏的分布也出现了新的格局。三大郡望分别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恰呈等距的鼎足之势。但何氏的发展分布并不仅仅局限在三大郡望内。这一时期何氏族人的分布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三大郡望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发展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漫长岁月中何氏分布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随着何氏三大郡望地位逐渐失落,何氏家族失却了往日的辉煌,但这一时期仍是何氏族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何氏三大郡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大姓,在朝廷做官的人比比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的许多世族大家纷纷渡江南迁,这自然也是何氏族人流徙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何氏族人在隋唐时代以至宋元时期的向南发展准备了条件。
由于随唐时期何氏族人的逐渐发展,宋元时代的广为播迁,明清两代何氏族人的居住地区也更加广泛。具体原因,主要是何氏族人在历代各政权中做官,按要求必然要向特定的地方迁移。两晋南朝时期,何氏族人虽然形成了庐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但他们的政治、社会活动中心在京城洛阳或南京,他们家族中的许多人必然要在这两地定居。其次,读书人四处求学,商人去各地贸易,都会成为何姓播迁的原因。
到了当代,何氏族人的分布呈现出更加广泛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安土重迁”观念的进一步淡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为了便于工作和从政、升学、军转、统一移民等缘故。当今何氏族人已遍布全国,但总体上呈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的分布规律。
2006年1月最新姓氏资料显示,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大姓有18个。据悉,目前国内何氏族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1.2%左右,约一千六百万人。何姓在南方各省区中,一般均占各省人口的1%以上,而在北方省区中仅占0.5%左右。何氏族人最集中的当属四川、广东、湖南三省,约占全国何姓人口的44%。此外,广西、浙江、福建、河南、江西等省区也是何姓人口较多的地区。何氏族人旅居海外约四百多万人,主要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东南亚居多。
何姓是一个“后来居上”发展壮大较快的姓氏。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公布“新百家姓”排序时,何姓的排位是第十七位。在最新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序中,何姓列第十八位。
2006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的姓氏研究成果。这项由袁义达研究员主持调查和研究,历时两年完成,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的研究成果,刷新了我国“百家姓”的顺序。
新“百家姓”的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项成果是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
(摘自《何氏二千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