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的渊源发展 面相的基础理论

时间:2022-06-08 16:40:16   来源:周公解梦

面相是一种通过看五官来了解生活的民间知识,是古典哲学阴阳五行体系理论的一个分支。阴阳之气产生世间万物,人的命运表现在身体上。所有外在的体貌特征都包含着不同的关于命运的信息,所以古人认为,只要把握住规律,人的富贵、贫穷、命运都可以从五官透露的信息中推算出来。

面相的渊源发展 面相的基础理论

起源

面相的起源是和古代社会的社会背景及哲学理论分不开的,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古时候的人,由于对事物的本质认知来自古典哲学,对人的“旦夕祸福,富贵贫贱”的原因便从阴阳五行理论体系切入去探索求知。

人们常说,一个瓜的好、坏、生、熟、苦、甜,看看它的形状与色泽就知道了;一匹马力气大小,走得快、慢,看看它各个部位是否均匀,毛色、神态与气息如何,就知道它是良骥还是驽骀。

人亦是这样,人的“命运”是和“长相”、“气色”分不开的。“长相”就是物或人的相貌、体态、特征;“气色”就是物或人的容颜和神态。这是人在出生之前,冥冥之中有定数因素注定的,既有定数又有变数,人的命运受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影响;事物是变数发展的,人的面相也随出生后的时空变化而透信息侯于体表。所以,从人的身体情况、五官气色等等,就可以推断出人的“命运”与“吉凶福祸”。

由来及兴起

面相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之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面相最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在上层社会普遍流行了。当时许多贵族在选择家族继承人时已经将看面相作为判定依据,这时的面相算命所呈现的显然已经不是它最初发生时期的情形,这种情况表明在《左传》记载的时代面相的流传不但普遍,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相法系统。

比较重要的面相分析工具及术语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五官”、“三停”与“十二宫位”这三种。周朝有个官吏名叫叔服,最先用这些相学原理给人看相,成为官府的“星相家”。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姑布子卿的,战国时期梁国有个叫唐举的,都是比较有名的“相士”和“星相家”。由于他们对统治阶级有好处,受到历代当权者的支持和重视,因此,后来民间也出现了大批专业的“相士”和“星相家”。到了汉代以后,有人把面相有关这方面的技术、经验编著成书,如《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等,相术因此流行越来越广泛。

传统相术中,最早的书籍有《麻衣相法》,后来又有《柳庄相法》、《神相铁关刀》、《神相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金较剪》、《人相学》、《冰鉴》、《公笃相法》等等。如今的相术书籍已经是汗牛充栋。

相学原理

相学指的是根据长相、气质、面貌来判断和预知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一切凭什么可以测算到呢,从宇宙法则上说:宇宙是全息的,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全息宇宙整体的全部信息,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物质普遍上又具有记忆性,任何一个存在都如条码般印记,都记载着过去和未来的信息,如果掌握规律及察觉力足够的话,任何一个存在和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这是宇宙的法则,也是人的法则,是天人合一,万物法于道,其理同源。

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取法自然又以人们的经验充实其中的一种思维方法。面相学的诸多结论,正是几千年来大量相师在对各种人体面部特征与人生运势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判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也正因如此,尽管面相学的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之上,但结论却是在大量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其适用性有着可靠的基础;另外,面相学中的许多结论,即使以现代科学的观点衡量,其本身也可以在人体生理学、遗传学等现代科学中找到立论依据。

理论系统

古人认为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万物如此,人事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面相理论,是古代哲学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部分。人与生俱来的五行,五行是相辅相成,运动变化的。阴阳五行运动变化,人事随时空变化。根据这一理论,古人认为面部特征所透露的信息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命运和变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