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救世真经:《博伽梵歌》

时间:2019-01-03 08:57:30   来源:周公解梦

 印度教的救世真经:《博伽梵歌》——瑜伽使身心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博伽梵歌》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
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 

瑜伽(Yoga)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100幅虔诚心灵绘制的美丽杰作,100个瑜伽至高境界的神话故事,展现瑜伽文化最高层次的精神修习!本书中的画作都是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古印度著名诗史《摩诃婆罗多》中的《博伽梵歌》、《罗摩衍那》、《吉檀伽利》等经典神话故事中有关瑜伽文化的内容为题材,并以传统油画技法绘制出来的虔敬心灵之作,主要描绘了奎师那的诸多化身,以及一些半神人、圣人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和深入浅出的解说文字,可以帮助您进一步了解和修习瑜伽这一古老的生命科学。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也简称为Gita,意为‘The Song of the Lord’,梵文gita的意思是"歌",bhagavad则指"神,或尊者—— 一切财富(bhaga)的拥有者(vat)"。因此,“博伽梵歌”的意思就是"绝对富有者的歌", 《博伽梵歌》是世上一部最古老的瑜伽典籍,印度重要的圣典,也被称为“绝对智慧者的不朽甘露”。这部在印度家喻户晓的经典,是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的一部印度教经典的梵文史诗,是在印度的神圣典籍中,被世上最多的人阅读过的典籍。此诗原为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第六篇中的一首长篇颂歌,位于Bhisma-Parva23–40章。商羯罗大师为此诗篇曾作不少注释。《博伽梵歌》一直流传甚广,广为颂读。大陆版皆名为《薄伽梵歌》,也有人译为《博伽梵歌》;在台湾还有名为《博伽梵曲》。

        《薄伽梵歌》记述的是距今4500——4600年前的事,一直以神话的形式流传。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当于春秋时代才得以首次成书。《博伽梵歌》讲述的是古代印度的一场大战之前,克里希纳(Krishna,旧称为黑天,也译为奎师那)和王子阿周那(Arjuna)战场上的对话。它其中记载的克里希纳的教导,他告诉阿周那如何解决他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比大数人所面临的任何事情都更加令人绝望。

        克里希纳所启示的智能使阿周那战胜了比当时即将发生的战争更可怕的冲突。在印度从古至今,克里希纳都是大神的象征。《薄伽梵歌》是第一部专门记载瑜伽的文献,解释了人、自然与神之间的关系。内容主要宣扬正义的行为、人应克尽职责而不重结果,通过描述一个人在矛盾选择面前的行为来反映印度人的世界观。

薄伽梵歌

 《博伽梵歌》是一本对现代生活充满启迪的古老经典。五千多年过去了。克里希纳的话语所包含的智能曾给予千百万人战胜各种问题的力量,不管问题是大是小,是物质的还是灵性的。克里希纳能够预见到未来岁月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人们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克里希纳对工作艺术的教导会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其中所述及的道性与离欲解脱的光明,最符合印度人的所好,因而成为全印度人的福音书与座右铭,至今仍是印度人早晚读诵的经典。《博伽梵歌》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以重拾在纷繁琐乱的世事中抉择的勇气。它可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让人为之震撼,为之赞叹。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中,博伽梵歌》涵盖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修习瑜伽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书中的道理永远也讲不完,当你认为理解了时,再看一遍,你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本书是伴随甘地一生的一本书。

以下是部分内容选摘:

用瑜伽控制感官,一心一意思念我;
感官受到控制,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如果思念感官对象,就会产生执着,
从执着产生欲望,从欲望产生愤怒。

然后由愤怒产生愚痴,由愚痴而记忆丧失,
记忆丧失则智慧毁灭,智慧毁灭则人也毁灭。

而那些控制自己的人,活动在感官对象中,
感官对象受到控制,摆脱爱憎,达到清净。

达到清净的人,脱离一切痛苦;
由于心灵清净,智慧迅速稳定。

不能约束自己的人,没有智慧,也没有定力,
没有定力则没有平静,没有平静,何来幸福?

感官游荡不定,思想围着它们转,
智慧就会丧失,犹如大风吹走船。

因此,大臂阿周那啊!谁能让自己的感官,
摆脱感官对象束缚,他的智慧坚定不移。

芸芸众生之夜,自制之人觉醒;
芸芸众生觉醒,有识之士之夜。

欲望进入他,犹如江河
流入满而不溢的大海,
他能达到这样的平静,
而贪欲之人无法达到。

摒弃一切欲望,摆脱一切贪恋,
不自私,不傲慢,他就达到平静。

这是梵之所在,达到他,就不愚痴;
立足其中,死去能够达到梵涅槃。
不执着感官对象,不执着任何行动,
弃绝一切欲望,这称作登上瑜伽。
应该自己提高自我,不应该自己挫伤自己,
因为自我是自己亲人,自我也是自己敌人。

如果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成为自己的亲人,
如果不能把握自我,自我像敌人充满敌意。
把握自我,达到平静,至高的自我沉思入定,
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冷和热,荣誉和耻辱。
自我满足于智慧和知识,制服感官,不变不动,
平等看待沙石和金子,这是把握自我的瑜伽行者。
对待朋友、同伴、敌人、中立者、仇人、亲人,
甚至对待善人和恶人,他一视同仁,优异杰出。

瑜伽行者永远应该把握自我,独居幽境,
控制思想和行为,无所企盼,无所贪求。

选择清净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座位,
座位不高不低,铺上布、皮和拘舍草。

控制欲念和感官,思想集中在一点。
坐上座位修瑜伽,以求灵魂得净化。

身体、头颅和头顶,保持端正不动摇,
固定目光在鼻尖,前后左右不张望。

自我平静无所惧,恪守誓言行梵行,
控制思想修瑜伽,一心一意思念我。

瑜伽行者始终如一,把握自我,控制思想,
达到平静,以我归宿,以涅槃为至高目标。

瑜伽不能暴食,也不能绝食;
瑜伽不能贪睡,也不能不睡。

控制饮食娱乐,控制行为动作,
控制睡眠觉醒,瑜伽消除痛苦。

一旦控制思想,真正立足自我,
摆脱一切欲望,才算瑜伽行者。

瑜伽行者控制思想,运用瑜伽把握自我,
好比无风之处一盏灯,火焰静止不动。

在那里,勤修瑜伽,思想受控变平静,
用自我观看自我,始终满足于自我。

在那里,他发现凭借智慧,可以获得超越感官的至福,
这样,他更加坚定不移,绝不愿意脱离这个真谛。

他认为,获得了它,再也没有别的需要;
哪怕遇到深重苦难,立足于它,不会动摇。

要知道,所谓瑜伽,就是摆脱痛苦束缚;
瑜伽行者意志坚定,不应该精神沮丧。

欲望产生于意志,彻底摒弃不留情,
同时要运用思想,全面控制感官群。

依靠坚定的智慧,他渐渐达到平静,
思想固定在自我,不思虑其他一切。

思想游移不定,随时都会躁动,
需要加以控制,接受自我约束。

思想平静,激情止息,纯洁无邪,与梵同一,
至高无上的幸福就会走向这样的瑜伽行者。

始终这样把握自我,彻底摒弃一切罪恶,
瑜伽行者就很容易获得接触梵的至福。

自我接受瑜伽约束,在自我中看到众生,
在众生中看到自我,无论何处,一视同仁。

在一切中看到我,在我中看到一切;
对于他,我不消失,对于我,他不消失。

瑜伽行者立足于一,崇拜寓于一切的我,
他无论怎样活动,都活动在我之中。

 

“我和我的朋友,感谢《博伽梵歌》赐予我辉煌的一天。它是天下第一书,浩渺如皇天后土,铺展在我们眼前,其中绝无细小和琐碎,而只有广博、宁静、一致,以及回荡在另一个年代、另一个苍穹下的古老智慧之声。让我们来拥抱这庄严的神谕,而不是转身对它投以一丝半毫的非议。”
——美国演讲家、作家、诗人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我在阅读《博伽梵歌》时,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其他实属多余。”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每当疑惑萦心,失望上脸,在地平在线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翻阅它,从中找出一节诗抚慰自己。顷刻间,我便会放下忧伤的心情,脸上泛起笑容。把它铭记于心的人,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喜悦和意义。”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 圣雄甘地

“它是这世上最精深,最崇高的著作。读着它,我内心时刻涌流着对命运的感激之情,感谢它让我继续活着,以研读这部著作。”
——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威廉?冯?洪堡

“……它可能是永恒哲学最有系统的经典性说明。对战乱不断的世界而言,由于缺乏通往和平的智慧和灵性前提,这个世界所能期望的,只不过是拼凑一份潜藏危机和停战协议书。它明确无误地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只有这条路可以使我们摆脱咎由自取,自我毁灭的命运。”
——英国作家、评论家 阿道斯?赫胥黎

“我要对阅读经典的人说,如果他们期望读一本好书,那就读这本书。”
“再没有其他书能像它一样,可以使读者提升到并隐处于那么崇高、纯洁及罕有的思想境界中了。”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的智慧畅游在它那浩渺无际、阐释宇宙创造哲学的汪洋中。现代书籍与之相比,显得琐碎而微不足道。其崇高性实在是杳不可及,远远超出我们目前的理解范畴。”
“就连我们的莎士比亚,置身于它这广阔无垠、阐释宇宙始创的哲学旁时,也显得几乎是青涩幼嫩、俗不可耐了。”
——美国作家、诗人 亨利?戴维?梭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