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哈吉的朝觐感悟

时间:2019-01-03 08:57:30   来源:周公解梦

  一、飞上蓝天,回味与方家交谈心得,深感人生在世,无非天地间过客,近主至道,时不我待。

  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介绍,2010年我国赴麦加朝觐的人数达1.3万人。为此,有关部门精心安排,使各位朝觐人员都能顺利登机。我随总团乘坐的飞机是在11月3日晚10点10分,从北京首都机场到沙特麦地那机场,经停成都机场、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和沙特吉达机场,直线航程9376公里,飞行时间大约在13—15小时之间。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乘坐飞机。但这次乘机的感觉却与往常迥然不同,始终处于难以言状的激动中。我出身于穆斯林世家,朝觐是我必须遵守的5大功修之一。先知穆罕默德说:“伊斯兰教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诵念清真言‘除安拉外,别无他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立行拜功,出纳天课,朝觐,封莱麦丹月之斋。”[1]

  280多年前的清代雍正年间,我的先祖马选曾赴麦加朝觐,并带回朝觐方志图。嗣后由清代进士、著名学者赵光祖撰写的《克尔白图说》载:雍正五年十二月,马选蒙皇上格外施恩,奉旨开洋,带伴五人,倍历辛苦,三载始到天房,居住岁余。后被天房国授予“东土开蒙筛海”,带回东土未有之经典数十本,并带克尔白图等返中国。

  受先贤朝觐壮举的激励,我一直做着朝觐的准备。这次朝觐获批并决心完成好朝觐功修后,我在出发前曾两次赴京,就有关问题请教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和常务副会长余振贵等人。余会长送我一本他主持编写的《中国穆斯林朝觐纪实》说,朝觐集穆斯林5大功修之总归,身临其境者,必受其震撼。

  无独有偶。曾经4次朝觐的陈广元大阿訇在谈及朝觐感受时,也用了“震撼”一词。他指出,朝觐乃真主使世人参悟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之造化。生命有生亦有死,生难带来一草一木,死难带走一针一线。不用说凡人我等,即便是人祖阿丹,亦在当世有生命的起点和归宿。而且,真主对生命时辰的分配也极为至公至正,不论贫富贵贱,顾此必然失彼。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感动。

  回味与方家交谈心得,我想起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和“良心”伏尔泰。他一生反对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而对伊斯兰教却倍加赞赏。他在《哲学词典》里指出:“亚伯拉罕既不是犹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而是正统的伊斯兰教徒。”他还运用伊斯兰教经常使用的“天启”一词来启迪世人:“要相信一切天启,天启高于哲学。凡间的学识会让心灵得到锻炼,而信仰却如明火引领我们前行。”[2]

  或许是出于对伊斯兰教信仰的尊敬,伏尔泰在他的名作《查第格》里,借亚伯拉罕,也就是穆斯林先知易卜拉欣的出生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巴比伦王国在平定一场叛乱后,决定通过比武和解答谜语来挑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当国王。一个名叫查第格的人比武获胜了,大祭司向他提出这样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借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查第格斩钉截铁地答到:“时间!”他指出,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的无穷小;当时谁都对它不加重视,过后谁都对它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作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都令人忘怀;伟大的,它都使它们永垂不朽。[3]

  伏尔泰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早在数千年前,古巴比伦人就有了时间观念。人类生活在时间之中,谁也离不开时间,既不能任意增加,也不能随意减少;它对大家一视同仁,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对谁也不多,对谁也不少;它更排除了权力、财富、名望等人为因素的干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庶民百姓,谁也不可能对它召之即来,或者挥之即去。因而,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也不得不承认:“除了时间,我可以得到一切。”

  人生的旅途也是这样。一个人由出生到死亡,就像那起起落落的飞机一样,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正如伊玛目安萨里所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是旅人,他们的第一客店是摇篮,最终客店是墓地,家园便是乐园或火狱,寿命是旅程,年份是各个站口,月份是法尔萨赫(等于6.24公里),天数是英里,呼吸是步伐,顺主是货物,时间是资本,私欲是匪盗,利润是在和平乐园中见到真主,同时拥有永恒幸福,折本是远离安拉。”[4]

  安拉开天辟地,创造生命和天地万物。《古兰经》讲:“他凭真理创造了天地,他超乎他们所用以配他的。他用精液创造了人”。(16:34)“他是真主,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今世后世的赞颂全归他,判决只由他作出。你们只被召归于他。”(28:70)真主特别提醒人们“以时光盟誓,一切人确是在亏折之中,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以坚忍相勉的人则不然。”(103:1-3)

  正在我思前想后的时候,从驾驶舱出来休息的刘飞行员坐到我的身旁,我们聊起从事航空航天事业者的信仰。刘飞行员说:“这是我第三次航运朝觐的哈吉。我很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有信仰。”听了这些话,我当时有些吃惊。因为 BAIDU_CLB_fillSlot("28925"); 在世人的眼中,能成为飞行员的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他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怀着敬佩之情,我把自己近期出版的一本《穆斯林商道》送给刘飞行员,并翻着书中的一段引言对他说:“西方哲学家弗洛姆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一事无成,就会变得绝望和内心深处充满恐惧。埃及政治家萨达特更认为,如果一个人不信仰宗教,那他就放荡不羁。那就意味着:丧失一切人性,把一切伟大的东西以及公正、善行、自由和人道主义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然后,我向刘飞行员请教道,听说那些登上过太空的宇航员在返回地面后,很多都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

  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行家,刘飞行员说,你说的没错,确实有众多的宇航员在经历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后,走上了信教之路,其中就包括首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大约在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11号太空船征服月球成功,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走出太空船,在月球表面“行走”。他们用无线电向地球全体人类提议,静默片刻,并祷告说:“藉此次登月得以感恩,认识创造人类和维持宇宙的神。”

  在太空船返回地面后,记者们围着阿姆斯特朗问长问短。一名记者问道:“你对月球考察作何感想?”阿姆斯特朗答道:“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对一切事物都要用科学方法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我自幼受到唯物主义的教育,因而受其影响染上了唯物论的偏见和成见。此次我登上月球,看到了宇宙的一部分,就已惊叹大千世界的壮丽宏伟,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秩序井然,美妙无比!我感觉到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如此的可怜和渺小,从所观察到的错综复杂、千奇万妙、有条不紊的秩序中,我凭良知推断,没有一位创造者、主宰者统筹规划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

  认识到主的全知全能,就得如《古兰经》所言,不亏折时光,惟信道而且行善,并以真理相劝。先知穆罕默德指出:“如果一个人感到时间紧迫,他必然加快行走;由于加快行走,便可顺利到达目的地。”[5]伊玛目阿泰伊比解释说,真主的使者讲这些话只是比喻,人生如旅行,感到时间紧迫,目的明确,步伐快走而不延误,安全地达到终点,那就是后世里的日子。在路途中的人,由于私欲作祟,必然受到恶魔勾引和诱惑,阻碍人的前进。目标明确的人,不受引诱,一直奔向目标,使恶魔无从得到阻拦的机会。

  穆圣还要求信道而且行善的穆斯林,“要抓住五个机遇:年青时要赶在年迈之前;健康时要赶在患病之前;富裕时要赶在贫穷之前;空闲时要赶在忙碌之前;有生命时要赶在死亡之前。”因为,“做善功,可能有七件隐藏的事使你不能如愿:饥荒使你的理智减弱;财富使你的头脑迷误;疾病使你身体不支;年迈使你智慧迟钝;猝亡使你的行动停止;恶魔当政使你行动失去自由;最严重的灾难是世界末日;使你失去一切尽善立功的机会。”[6]

  言传身教,惜时如金。跟随穆圣的弟子们回忆,穆圣经常祈祷说:“真主啊,恩赐我的人民都早起吧!”有一次,穆圣看到他的女儿法蒂玛天明了还卧床不起,就对他的女儿说,女儿啊,起床吧!起来看看真主的恩典,不要学那种无精打彩之人的样子。真主的给养是从每天的黎明到黄昏之间分发给我们的。[7]圣妻阿依莎讲,穆圣常说礼赞真主、挣钱养家或是做工作,都应当早起,因为早起的人能获得真主恩典和事业成功。[8]

  认识到时间的恒定性、排他性和不可逆性,懂得了我们存在于人世之间,无非是天地间的过客,明白了人生只可暂时拥有,迟早要根据是否信道而且行善,交还独一无二的真主来判决,我们就必须珍惜时间,力戒虚度光阴。为此,我要求自己:以这次朝觐为契机,一天的行动从晨礼开始,以后的四次拜功都能按时,从而提醒自己认真做好学习﹑工作和从事的每件事,晚上心安理得地进入梦乡,积蓄新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在真主指引的“两世之优”的正道上勇往直前。

  时间过的真快!当我掏出笔记本,记下新的感想时,机舱里传来伊玛目的唤拜声。我按照教法规定,借用同行哈吉的砂石代水作了小净,而后进行晨礼。说实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旅途中做礼拜,这里有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觉悟。晨礼完毕后不久,红光满天的曙色照进机舱里来。我将双眼紧紧贴到机舱的窗户上,荷!光芒四射的太阳不慌不忙地升了起来,它看着天下包罗万象的世界,欢欢喜喜,更为黎明即起、礼赞真主的穆斯林恭祝吉祥。

  ------------------------------

  [1] 《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2] 〔法国〕伏尔泰《哲学词典》

  [3] 〔法国〕伏尔泰《查第格》

  [4] 〔阿拉伯〕安萨里《圣学复苏精义》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02页。

  [5] 引自《提尔密济圣训集》

  [6] 引自《提尔密济圣训集》

  [7] 引自《布哈里圣训集》

  [8] 引自《塔巴拉尼圣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