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时间:2022-05-09 09:30:02   来源:周公解梦

  水族的由来

  民间相传,水族最初由三大支系组成,即"睢闽"、"睢干"、"睢柳"。"睢闽"主要指现今居住在都匀市套头地区和独山翁台的水族;"睢柳"主要指现今居住在三都、荔波、独山、榕江等县的水族;"睢干"则专指现今居住在三都阳安、阳乐一带的水族。所谓"睢闽"、"睢柳"、"睢干",原意是指来自"闽"地方的水族人,来自"柳"地方的水族人和来自"干"地方的水族人,这可能代表民族迁徙时,组成水族的这三大支系来自不同的地方或部落。但由于语言、风俗以及生计方式等均相近或相似,经过民族大迁徙,同居一地后在相互交往上获得了文化的认同感,相处日久便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实际上,由于水族的起源和迁徙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单一民族。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它们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百越"不但孕育了中国的稻作文化,同时也演化为南方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水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先居住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一带,而邕江流域正是古代"骆越"活动的地区。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兵50万进军岭南,遭到当时西瓯、骆越等部落的顽强抵抗,直到公元前214年才统一岭南,并置南海、桂林、象三郡,设官治理。受战乱的影响,水族先民被迫沿龙江逆流而上,经今广西河池、南丹等地向北迁徙,移居黔桂边境,从此开始从骆越的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

  汉至魏晋,虽然中原战乱频繁,但水族先民所居的黔桂边境,社会秩序却相对稳定,使其得到持续发展。隋唐之际,水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史料记载,当时水族聚居的东谢地区,人口殷实,"地方千里,土气郁热,多霖雨,稻粟再熟",由于产量的增长,人们的存粮有了较多的结余,能够用来酿酒以供节日及喜庆之用。《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载,当时东谢蛮地区,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及得赎死"。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水族先民自秦代迁人黔桂边境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的前提下,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获得了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特质,于是,水族作为单一的民族正式形成。

  水族的传统节日

  1.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农历岁首(农历九月)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山傍水而居的水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自己的家园建设成鱼米花果之乡。他们把自己的家乡比作“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在水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功人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三弟兄,被家乡的特大洪水冲到三洞地区,为了战胜贫穷。饥饿,决定各尽一处,用勤劳与智慧开拓新生活。到了水历正月(农历九月)村支那天三兄弟毅然洒泪分了手。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同庆。后来水族人民使依初亥、双亥、三弃(用十二地史记日)的先后顺序轮流过年,从农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都有过年的村寨。

  除夕,“借端”的各村寨,将深藏的铜鼓取出,用鼓声宣告辞旧迎新的“借端”开始。节周期间,户户都备有鸡、亿;鱼、肉。迎接四乡八寨来的亲友和一些不相识的客人。吃新米饭,喝美酒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到各家分享撰品,到处可见孩子们踏着脚,伸着手大声喊着“海有啊!海有啊!”(给我啊、给我啊!)的场面。哪个儿童获得的糖食,果品、鱼干最多,那个孩子就被认为最能干、最健康、最幸福。姑娘们身穿四周镶花边的蓝色大襟无领半长衣、青布长裤。系花四腰,或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给头上,"佩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物,与神采奕奕的小伙子们聚集在“端圾”四周,吹芦里、吹响、拉胡琴、敲铜鼓。皮鼓声和铜声交织在一起。青年男女踩着鼓点,纵情歌舞,随鼓点快慢而变换舞步,最后鼓点密急如雨宣告结束。赛马、斗牛的“端坡”上,人山人海,锣鼓声震撼大地。当英俊的骑手策马扬鞭登上坡顶时,欢呼声响彻云霄。入夜,兴奋的水族人民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喝着糯米酒,不时地发出“秀!秀!”(干杯!干杯!)的欢笑声,到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有些水族地区不过端节而过“邯节”,水语叫“借卯”。每年水历十月(农历六月)选一卯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打着花布伞,手拿花帕和扇子,到卯坡唱歌,跳舞,嬉戏,游玩。晚间在村寨广场聚会,吹芦里、吹响、去铜鼓、皮鼓、喝花灯戏。

  2.额节

  是荔波县德门、田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为水历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没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另外还供糯米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还举行赛马、击铜鼓等娱乐活动。方式、内容与瑞节相似。

  3.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4.卯节

  水族语叫“借卯”(意思是“吃卯节”)。是荔波县和三都县九阵地区水族人民的节日。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忌丁卯属火的四比过节那天,人们盛装到“卯场”上唱歌,所以“卯节”也叫“歌节”。青年男女对歌,谈情说爱。关于“卯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对仙男仙女,男的叫阿腊,女的叫阿向,他俩相爱结为夫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并经常帮助别人,后被尖顶王赶走。他们热恋故乡,不忍离去。于是阿腊变成正腊坡,阿向变成了要向井,从此正腊坡森林茂密,要向井长流不息,周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选择了这个吉祥的日子唱歌跳舞,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5.苏宁喜节

  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节日那天,全寨的小孩提着特制的小竹的,结队挨家挨户去要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家家都热情地接待他们,让他们快快乐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括在祭桌的墙头上。节日中,对妇女也异常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汽苏宁音节这一祈祷妇女平安康福的习俗,有人称为水族的妇幼节,三都县和勇乡的水族人民还以此为年节。

  6.敬霞节

  “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在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主要活动内容则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摆设于祭坛上(酒、糯米数量不限)。水书先生念咒词祭天、祈祷下雨。最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到指定地点,去把象征水神的“霞石”浇淋偏倒,最后神秘地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保证当地年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水族风俗禁忌

  生活方面:

  命带"三丁六甲"的人忌吃狗肉、羊肉和斑鸠肉,否则认为会眼瞎、腿瘸。

  每年阴历八月下旬起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共四个),就是水族人民过"端"节的日子。过节期间忌荤腥,点灯也忌用桐油。

  临出远门最忌煮饭不熟和摔破碗、掉筷子,生怕途中遇难回不了家。

  无风无雨而山崩树倒,蛇、蚁进家或马蜂在家做窝等,都认为是不祥之兆。

  忌见大群乌鸦出现,认为这样地方必有乱事。

  忌飞鸟屙屎掉在人身上,认为这样出行不利或是预报凶事。

  忌野兽进寨,认为野兽进寨是全村有祸的征兆。

  忌见孕妇。做事时,有孕妇看见,会失败。

  忌猪、牛进家,认为这样是极大的不祥,要把进家的猪、牛杀掉敬神。

  忌狗一胎仅生一子,猪一胎仅生二子,忌鸡在酉时叫。

  婚姻方面:

  结婚之日忌打雷,否则认为是大不吉而终日悬悬,因此水族人结婚多在冬、腊月。

  结婚时辰未到,忌新娘进入新郎家,怕以后新娘不跟丈夫住在一起。

  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踩门坎,怕将来新娘不落夫家。同时,男家一切人都要回避,待新娘进新房后,家人才会聚问好。

  生育方面:

  产妇未满月忌入别人家;产妇家在产后三日内也忌别人进来,怕踩子孙。若有人进来,产妇家要招待来客吃一顿饭;妇女生产,外婆来看女儿,忌进产房,怕不能回家;产妇忌食生鸭血、猫、蛇、蛙肉。

  丧葬方面:

  人死后,全家族一律忌荤食素(鱼类除外)。女子死了,娘家夫家两族人都吃素,一直到落土安葬为止。

  已出嫁的女子,不许死在娘家,即使娘家许可,全村人也要反对,认为对全村不利。

  活人眼泪忌滴在死者身上,怕死者找不着投胎的路或遭雨淋;死者寿衣要穿单数;死人入殓时,忌穿棉衣,怕子孙耳聋。

  生产方面:

  普遍忌雷。每年立春后第一次听到雷声,家里有枪放枪,即时各处枪声齐发,如两军交战,枪声不断,历数小时之久。

  以雷声发出的方向来判断一年的雨水。他们根据水书,以东方甲乙属木,南方丙丁属火,西方庚辛属金,北方壬癸属水。雷声从东方和南方或东南角起,都是旱象;雷声从西方和北方或西北角起,都是雨多的征兆。从闻雷的那天起(如在夜间,则以亥、子时划分,亥时以前属前一天,子时以后属后一天)忌动土,第一轮甲子忌七天,第二轮忌五天,第三轮忌三天,第四轮以后忌一天,一直忌至栽秧为止。例如子时打新雷,第一轮从子日忌到午日,只能做其他活路,不能动土,如翻田、薅地等;第二轮从子日忌到辰日;第三轮从子日忌到寅日;第四轮以后仅忌子日一日。

  "端"节忌晴雨。第一次过端节,如遇大太阳(三天内),则第二年缺乏撒秧水;第二次过端节,如遇大太阳,则第二年缺乏栽秧水,所以这两次端节的三天内总要有一点雨才好。第三次过端节又忌雨,以为下雨,第二年会烂谷子;第四次过端节也忌雨,怕第二年会烂谷草。总之,认为今年端节的晴雨,关系到明年的旱涝。

  种棉花和小米时,忌谈关于棉花和小米的话,否则认为它们会长得不好。

  禾苗将抽穗时,忌烧竹篾、竹筒,怕将来禾苗生白穗,减低收成。

  干旱时不能抬水淋秧,否则认为会冒犯天意;不能打井修沟,否则认为会挖断龙脉。

  逢"火"日,"金"日不下秧,怕禾苗烧死;非"鸡"日、"虎"日、"马"日忌种玉米,免致鸟兽糟踏。父母去世之日不挖地种庄稼,怕禾苗不生长。立夏日忌天晴、月夜忌种菜,认为如有违犯,农作物就会受灾而减收。